媒體識讀

【投書】「媒體素養教育白皮書」的缺憾

教育部重新訂定新版的媒體素養教育白皮書,以面對現今迥然不同的媒體生態,固然令人欣喜。然而令人擔憂的是,如沒有根本的解決內部分工、資金來源與法規,將使歷史再度重演。 教育部重新訂定新版的媒體素養教育白皮書,以面對現今迥然不同的媒體生態,固然令人欣喜。然而令人擔憂的是,如沒有根本的解決內部分工、資金來源與法規,將使歷史再度重演。 圖片來源:Tom Wang/Shutterstock

隨著「白飯事件」落幕,熱炒店即將重新開張,當初的你站在哪一邊呢?「學生真的都是一群飯桶,這是網路霸凌,支持老闆」、「我支持學生!吃熱炒就應該就要吃到足夠的飯啊!老闆在利用媒體帶風向吧!」

事件爆發後,社會呈現極端的二元對立,兩方人馬各自在社群媒體上開戰,而你是否想過這其中的既得利益者是誰呢?面對網路上各式各樣的意見蜂擁而至,你是否有能力進行完整事件的判讀?還是成為懶人包、貼文留言底下的吃瓜群眾,助長你口口聲聲討厭的媒體環境?你是否有想過為何各家新聞媒體在當時要一窩蜂的報導此事件?激起紛爭的究竟是媒體還是老闆與學生?社會莫名的陷入媒體所框架的派系當中,卻渾然不覺。

當我們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拿手機時,我們與媒體的關係早已密不可分。我們該如何跳脫網路意見領袖、新聞台、平台業者幫你打造的舒適資訊來源?推動媒體素養教育,讓閱聽人成為自主的「數位公民」,刻不容緩。

2023年3月,我國終於正式頒佈新版「數位時代媒體素養教育白皮書」。但與20年前不同的是,原本命名「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」的「政策」兩字消失了。這背後有什麼含意?無法成為政策,是否表示未來推動媒體素養這件事依舊可有可無,讓閱聽人繼續陷入雜亂的資訊泥沼中,讓下一個「白飯事件」所挑起的對立、混亂再度發生?

為何媒體素養教育政策需要入法?

台灣媒體素養教育的推動,預算如何編列,並不透明,很難找到具體的推行作為與對應開銷。從原本應該是由「媒體素養教育委員會」協助落實相關法令,現在也僅以「推動會」形式重啟,便可略知政府的態度。媒體素養教育具有跨領域的特性,統籌台灣媒體素養教育的業務單位是否擁有相應的知識背景?是否了解現今的數位生態?上對下的政策執行,對於實務現場的具體幫助為何?當缺乏執行媒體素養教育的專責單位,也無法理可以強制執行,可以想像,各部會協調主責事項時,很容易協調到最後便消失不見,或是以便宜行事的方式解決。如能像近年修訂的《性別平等教育法》那樣有法律依循,便可以依據法條進行考核、在各級單位推廣、每年皆有實施計畫,相信必能推廣得更加順利。

教育部重新訂定新版的媒體素養教育白皮書,以面對現今迥然不同的媒體生態,固然令人欣喜。然而令人擔憂的是,如沒有根本的解決內部分工、資金來源與法規,只是頒訂一本白皮書,供奉在書架或網站上,將使歷史再度重演。因此,本文歸納出以下5點建議:

  1. 修訂《媒體素養教育法》,使推行有所依歸,並能明確定義。
  2. 每年依法源編列固定預算,使推行資金充裕、公開透明。
  3. 成立專責「媒體素養教育推動小組」、委員會,使產官學界意見整合,能更專業、有效地推行相關事宜。
  4. 因應媒體素養教育跨領域特性,於正規及非正規教育之中落實教師師資培訓,使教師擁有正確觀念,並懂得該如何融入於教學之中。
  5. 每年固定施行媒體素養週於正規、非正規教育之中,如同友善校園週、性別平等週、社區大學之公民素養週,將媒體素養融入全民生活之中。

2023年3月,我國終於正式頒佈新版「數位時代媒體素養教育白皮書」。令人擔憂的是,沒有根本的解決內部分工、資金來源與法規的問題。圖片來源:imtmphoto/Shutterstock

消失的媒體素養教育委員會

20年前,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的頒布,是亞洲推行媒體素養政策的先河。當時的時空背景,包括電視台雨後春筍般成立、競逐廣告費用導致惡性競爭、充斥八卦與羶色腥新聞、內容缺乏國際視野。當時白皮書的推動,希望能落實「健康社區」的概念[1] ,讓整體社會環境提升,共構一個優良文化空間,以形塑社會每個人的公民素養;認為擁有健康媒體社會,才能擁有健康的社會公民。

當時也在隔年公布要點,並設立了教育部媒體素養教育委員會。

然而,根據要點,委員會委員均為無給職,只給予出席費,對於政策推動與執行都沒有強制力,僅能給予意見作為參考。

當委員會無專責負責人、無全職工作者,會議決策在各部會「協商」下導致執行力低落、績效無法顯現,最後在2006年,預算遭到立法院全數刪除並解散,還被立委批評是箝制媒體自由。受到政治與商業介入的雙重打擊,使原本就難以執行的計畫乾脆不用執行,相關情事的官方史料也難以考核,讓媒體素養教育推動呈現巨大的空窗期。

「媒體素養教育推動會」的成立與執行障礙

2018年底,行政院因假訊息危機開始主導假訊息防治工作,並於2019年底重啟「媒體素養教育推動會」(原委員會)以應對假訊息所造成的危害。然而,媒體素養教育推動會的設置要點仍是2004年所頒佈的要點,對於原本存在的缺點仍沒有改變。例如沒有相對應的資源進行推廣、無法源依據可辦理相關情事、缺乏成效評鑑、不知道每年更新的媒體素養教育行動方案是否有確實落實等等。也因為推動會沒有相應的資源與資金,導致相關情事皆落在各司、署、院的承辦人手中,額外增加的業務量,讓媒體素養教育推動始終無法有效進行,大家能避則避。

媒體素養推動應是專責與全方位的任務,包含社大、樂齡等終身學習場域。隨著108課綱的落實,政府終於開始設立媒體素養基地學校及師資培育,令人高興,但相較之下對於退休國人的終身教育則是十分缺乏,媒體素養教育行動方案所推動的也僅是補助開設課程,然而卻沒有考慮社區大學與成人教育的特殊性,老師與學生間的關係不同、學術性課程常難以成功開班、非專業老師不知該如何教授、非正規教育缺乏師培,以上皆是應要解決的問題。

英國是最早推動媒體素養教育的國家,他們如何做?圖片來源:Robert Kneschke/Shutterstock

以英國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為例

英國是最早推動媒體素養教育的國家,從早期的「保護主義」,視媒體為帶菌者,轉往現今的「準備主義」(preparation approach)為公民賦權(empowering),他們於2021年發布《線上安全法草案》將媒體素養入法,試圖確立媒體素養在該國的法理地位。英國的「數位、文化、媒體暨體育部」(Department for Digital, Culture, Media & Sport, DCMS)也在2021年7月發布《網路媒體素養策略》(Online Media Literacy Strategy),包含成立專責的媒體素養專案小組、支持相關工作者的媒體素養專業發展、提供弱勢與少數族群支持、創建媒體素養論壇等,2021年以34萬英鎊初步實施,2023年甚至將擴大補助至200萬英鎊!

當然,由上而下的政策推動,容易忽略社會民間實際上的需求。媒體素養的解決方式偏向個人主義,媒體素養教育的特殊性容易被認為有箝制言論自由的嫌疑,且媒體素養教育擁有跨領域之專業性,融合傳播學與教育學專業,從實務現場可以發現,懂媒體素養並不一定知道該如何教媒體素養,而懂得教學並不一定知道何謂媒體素養。因此英國成立了一個由民間團體、學術機構及科技平台組成的「媒體素養工作團隊」,不僅可以消除民間對於政府過度干預的疑議,擁有充裕資金的專業團隊,更可以有效的執行媒體素養推動計畫。

歐盟方面也早於2006年即成立媒體素養專家小組,包含政策評析、成效評估,促進相關政策行動,更在2018年公布《歐洲的媒體素養教學:中小學教育有效實踐的證據》,明確訂出媒體素養之定義與指標,自2019年開始舉辦「媒體素養週」,在歐洲各地舉辦超過100場活動,包含政策諮詢與活動推廣,將媒體素養融入公民的生活之中。

台灣位於資訊戰的前線,希望未來透過相關事宜的推動,使我國公民成為健全的數位公民、捍衛民主價值,無論受到任何文化的入侵、虛假訊息的滲透,都能因為本身擁有媒體素養,進而了解媒體組織、了解文化多樣、能區別意見與事實,民眾進而能聰明、平等的參與公眾事務,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。即使你我的意見不同,但都能在同個事實基準點上進行討論、降低落差,一同為民主這個普世價值努力、為自己的文化感到驕傲。唯有厚植自身內涵與本質,從打造全民素養開始,才能讓世界看到台灣,而非淪於全球多元角力下之犧牲品。

(作者為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研究生、前教育部媒體素養教育資源網編輯。)


[1] 1986年Hancock及Duhl提出所謂的健康社區是指一個「能不斷地改善社區的物理及社會環境,擴大社區資源,使社區居民可以互相支持,以發揮最大潛能」的社區。

瀏覽次數:2645

獨立評論

每週四,精選觀點直送信箱!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

編輯推薦

延伸閱讀

「獨立評論@天下」提醒您:
1.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,專欄反映作者意見,不代表本社立場
2.發言時彼此尊重,若涉及個人隱私、人身攻擊、族群歧視等狀況,本站將移除留言。
3.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;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;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。
4.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。